沈阳药科大学图书馆
第七届假期阅读马拉松圆满收官
沈阳药科大学图书馆第七届假期阅读马拉松,历时21天,有63位读者热情参与,共读8本诗歌读本,阅读内容涵盖西周至清朝时期的诗词歌赋。
本届假期阅读马拉松以阅读总时长统计排序进行评选,按照全马读25小时、半马读12.5小时、兴趣读1小时的计时方式进行统计,最后决出【全马达人】2名、【半马达人】5名、【兴趣达人】9名。
在沉浸阅读的过程中,一些读者分享了自己读诗的哲思和感悟。本着“倡导原创、鼓励分享”的原则,最终评选出6名读者荣获【阅马领航官】称号。
展开剩余87%完整获奖名单
全马达人
姓名
学工号
阅读时长/小时
王 X
33.15
杨X琀
29.07
半马达人
姓名
学工号
阅读时长/小时
魏 X
21.91
张X祺
21.16
杨X婷
14.09
刘X琴
14.09
赵X烨股巢网
13.05
兴趣达人
姓名
学工号
阅读时长/小时
郑X豪
3.65
曲X馨
2.81
陈X羽
2.48
朱 X
2.43
王X欣
1.78
赵X博
1.61
卜X宝
1.39
张X奇
1.29
蔡X胜
1.01
阅马领航官
姓名
手机号
刘X鸿
183****0727股巢网
刘X琴
193****9878
张X美
130****2737
蔡X胜
139****2580
朱X欣
178****5607
郑X豪
177****6598
恭喜以上获奖同学,请您于2025年9月1日—9月5日期间,到南校区图书馆三楼阅读推广部(301室)领取纪念品。
The 7th Read-a-Thon
— 第七届假期阅读马拉松—
读者分享
诗词感悟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哲思:苏轼以风雨喻人生逆境,提出“何妨吟啸且徐行”的处世哲学,强调以从容心态面对挑战。
感悟:当代人面对压力时,常急于摆脱困境,而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教会我们接纳不确定性,在风雨中保持前行勇气。
——刘日鸿(仅代表学生个人观点)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哲思:以“绿肥红瘦”隐喻时光流逝,表达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惋惜,体现细腻的情感观察。
感悟:现代人常因忙碌忽略身边变化,李清照的“知否”如一记温柔提醒,让我们慢下来,珍惜当下的细微美好。
——张华美(仅代表学生个人观点)
感悟:在时光的褶皱里,李清照以“昨夜雨疏风骤”轻叩岁月之门,将一场暮春夜雨酿成跨越千年的哲思独白。当“绿肥红瘦”四字如蝶翼振翅,我仿佛看见她执卷倚窗,任凭残酒浸透的夜色在指尖流淌——那被风雨揉碎的海棠,何尝不是生命里注定凋零的炽烈?她以“试问卷帘人”的试探,道尽了人间最痛的清醒——那些个被“知否”叩击的美好事物,永远是脆弱且易逝的。而我们何尝不在生活的骤雨里,一遍遍追问凋零与绽放的意义?读完此篇诗词后,我们应当学会以破碎的瓷片盛接月光,在无常的褶皱里,打捞易逝的美好。
——蔡子胜(仅代表学生个人观点)
念奴娇·过洞庭
宋·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哲思:在“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中,我们看到他对自我价值的笃定,不随波逐流,不受外界污浊所染。“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所展现的,是一种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的豁达。
感悟:这首词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文学上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的指引。它让我们明白,无论生活如何变幻,我们都可以在内心构建一个如洞庭般澄澈、宽广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坚守自我,拥抱自然,与万物和谐相处。它是一份慰藉,在疲惫时给予我们力量;它是一座灯塔,在迷茫中为我们照亮前行的方向。
——朱可欣(仅代表学生个人观点)
书评分享
王国维以三寸薄册劈开千年词史,《人间词话》如一把淬炼东西美学的钥匙——拈出“境界”二字,破音律之桎梏:李煜“血泪词”因真而永生,“泪眼问花花不语”见人心与万物悲欢同频,“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显物我两忘之境。至简至深,字字皆成星斗,至今照见汉语之魂。以“独上高楼”的孤勇、“衣带渐宽”的执念、“蓦然回首”的顿悟,道尽生命修行。
——郑锦豪(仅代表学生个人观点)
发布于:北京市胜亿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