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来自中国深圳的青春力量,即将闪耀2025年爱丁堡艺穗节的舞台。深圳市高级中学学生戏剧团带着他们的原创音乐戏剧《木兰心》,于 8 月 3 日至 4 日在 Forest Theatre 精彩上演。这部以中国传统故事《花木兰》为蓝本的创新之作,通过当代青少年的视角,重新解读经典,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校园戏剧的创作活力与文化传承的青春表达。
爱丁堡艺穗节(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这个全球知名的艺术节起源于1947年,每年8月在苏格兰爱丁堡持续三周,涵盖戏剧、舞蹈、音乐、喜剧、展览及行为艺术等多元艺术形式。其演出突破传统剧院限制,可在教堂、餐厅、公园帐篷等非专业空间呈现。深圳中学生亮相国际知名艺术节,在世界舞台上传扬中国文化,要让全球听见中国青少年用艺术表达自我、连接世界的声音。
花木兰的故事,有许多值得当代青少年思考的地方
深圳市高级中学学生戏剧团并非首次在艺术领域崭露头角。这支由深高师生组成的团体出彩速配,已在戏剧竞赛中屡获殊荣:荣获国家级艺术奖项—— 第九届中国校园戏剧节 “校园戏剧优秀剧目奖”,在 2023-2024 年先后将全国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戏剧类一等奖及优秀创作奖、广东省及深圳市同级展演最高奖项收入囊中。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团队创作实力的肯定,更为他们走向国际舞台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何选择 “花木兰” 这一家喻户晓的中国传统故事进行改编?剧团成员表示,花木兰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深入人心,但原故事对其结局着墨甚少且说法不一,这为当代诠释留下了广阔空间。“几乎每个人都知道花木兰的故事,但关于她的结局,似乎总是匆匆带过。我们觉得这里面有很多值得当代青少年思考的地方。” 团队成员解释道。
《木兰心》的剧情设计独具匠心,以 “戏中戏” 的形式展开:一群年轻人在排练传统《花木兰》戏剧时,对原定结局提出质询。带着这份思考,他们从自身对木兰精神的理解出发,演绎了花木兰人生选择的多种可能性 —— 回乡成亲、征战沙场、教导学生。在不同的人生轨迹中,演员们展现了每种选择的喜与悲,最终传递出 “人生选择无完美,遵从内心即值得” 的深刻主题。
这种对传统叙事的 “质询”,恰恰体现了当代青少年的辩证思维。“我们不满足于既定的结局,希望探索更符合当代年轻人认知和期待的故事走向。” 团队表示,通过这样的创作,他们想鼓励面临人生选择的同龄人:“不要害怕选择,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每一种选择只要认真面对,都会有独特的风景。” 剧中巧妙设置的情节转折让观众发现,不同选择并无对错之分,只要不忘初心,终将殊途同归。
作为高中生群体,他们对 “木兰精神” 的诠释别具一格。“传统视角更多强调木兰的忠孝两全和家国大义出彩速配,而我们更关注她作为个体的成长。” 团队成员说,他们塑造的木兰并非完美无缺的英雄,而是有恐惧、有失误、需要自我和解的普通人。这种诠释着重展现木兰如何突破性别标签、自我怀疑和社会期待,最终实现 “成为自己” 的勇气,更贴近当代高中生面对未来迷茫、身份选择时的真实心境。
向海外观众传递 “中国故事的青年诠释”
为了让经典故事焕发新生,《木兰心》在艺术呈现上融合了多种创新元素。演出融入中国武术元素,以刚劲有力的动作展现战斗场景;还原中国传统婚俗仪式,呈现古典文化韵味。更值得一提的是,剧中所有歌曲及音乐均为团队原创,从旋律到歌词,都承载着学生们对木兰精神与青春感悟的全新理解。
此次登上爱丁堡艺穗节的国际舞台,剧团最希望向海外观众传递 “中国故事的青年诠释”。在他们看来,木兰不仅是历史人物,更是能打破文化壁垒的青春符号。“我们想通过这部作品,打破国际上对木兰的刻板想象,用共情力和感染力展现中国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继承。” 团队表示。
对于高中生而言,用青春视角向非华语观众讲述中国故事有着独特优势。一方面,花木兰故事本身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迪士尼曾推出相关动画片和电影,为跨文化传播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高中生作为传统文化的 “继承者” 和全球青少年文化的 “参与者”,其视角更易引发国际同龄人共鸣。此外,剧中大量的形体动作和中国传统剑术编排,让非华语观众也能通过节奏和肢体语言感受故事力量,有效消解语言障碍。
在海外演出中,剧团也希望展现中国当代青少年的文化生态。“我们想让海外观众看到,中国青少年拥有开放的思维,能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祖先的智慧,讲好中国故事。” 团队表示,文化差异本身就是国际交流的魅力所在,他们期待通过演出打破海外对中国学生的刻板印象。
而对于深圳市高级中学学生戏剧团的成员们来说,这段海外演出的经历将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宝贵财富,激励他们继续用戏剧表达青春思考,用热情传承中国文化。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周正阳
出彩速配
胜亿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