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是记述时代的艺术瑰宝,是滋润人心的文化载体。2015年来东方汇赢,广东连续十年开展岭南童谣传唱活动,征集原创童谣作品7000余首,组织开展童谣传唱1270余场,覆盖粤港澳大湾区8000余所中小学。打造出广东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靓丽品牌、粤港澳大湾区少年儿童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7月24日晚,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特别节目——“童声耀湾区 拾梦向未来”岭南童谣传唱活动十周年展演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活动由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妇联、省文联、省作协、省少工委主办,广东广播电视台、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日报社)承办,共分“古韵童游记”“新声万花筒”“童心传声机”“星辰望远镜”四大篇章,通过童声合唱、视频短片、现场访谈等形式,融入非遗、科技、体育等元素,以动人歌声唱响岭南大地推进“百千万工程”、喜迎十五运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绿美广东的生动图景。
活动现场
唱响南粤蝶变
恰逢“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节点,今年的童谣传唱活动展演现场,处处能听见饱含乡土情怀、反映南粤大地精彩蝶变的动人旋律。
时和荔丰,富民兴村是荔乡孩子身边最直观的乡村蝶变。传唱现场,茂名孩子带来歌曲《荔枝妹》,一众萌娃扮成“桂味”“糯米糍”等耳熟能详的荔枝品种,以悠扬旋律道出古荔园丰收景象,唱出了“百千万工程”赋能下荔枝产业的“含金量”,描绘了乡村振兴硕果累累的喜人画卷。
歌曲《荔枝妹》
“万里江山,春风春雨,生机勃发……”来自肇庆市德庆县凤村镇雏凤童声合唱团携歌曲《梦想在春天发芽》登台表演,用稚嫩童声让观众沉浸感受“岭南处处是春天”的盎然生机。雏凤童声合唱团由对口帮扶该镇的省文联指导组建。近年来,省文联以音乐助力乡村振兴,在当地开展少年儿童合唱美育浸润计划。曾经“最远只去过德庆县城”的孩子们如今唱出乡村,相继走上星海大剧院、中山纪念堂的舞台,不仅收获了观众掌声,也在音乐中看见更大的世界。
雏凤童声合唱团演唱
翁城被誉为“联动城乡的诗歌梦工厂”,正大力建设“诗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翁城“小诗人”也受邀来到演出现场,把山村乡野间的诗意带到繁华都市。“有一个地方/小时候妈妈常常和我说起那里/稻田随风飘扬/小溪演奏音乐/小鸟在天空中尽情玩耍……”一首首质朴真切、意境优美的诗歌把乡土情怀写进字里行间,抒发浓厚乡愁。
东方汇赢
翁城孩子带来诗朗诵
伴着兴宁童谣跳起省级非遗杯花舞,《阿妹爱唱歌》用山歌呈现客家风情;把香气四溢的工夫茶融入童谣,《有闲来食茶》展现浓郁的潮汕风情;唱出龙舟竞渡的饱满激情,《担凳仔睇龙船》带观众重温端午时节的火热景象……演出现场,三地方言接力演唱童谣串烧《谣啊谣》,生动呈现岭南文化的丰富多彩。老少携手讲好翰墨飘香的中国故事,广东省老干部大学金枫合唱团、增城区文化馆小海豚童声合唱团共同演出了节目《中国字·中国人》。醒狮踏鼓而来,沙湾鳌鱼灵动游走,蔡李佛拳刚劲亮相,“小花旦”惊艳开腔,节目《南音颂湾区》带来湾区民俗“全景图”。一个个节目异彩纷呈,观众全情投入,挥舞手中荧光棒互动,不时随歌声哼唱,现场掌声连连。
节目《有闲来食茶》
节目《中国字·中国人》
演绎湾区新貌
近年来,粤港澳三地同心勠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路相通、城相融、心相连。童谣就像一条纽带,连接起了湾区万千气象。把骑楼、镬耳屋、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变成了一个个动人音符。传唱活动还以歌为媒,为粤港澳少年儿童架起一座交流交往、融合互通的艺术桥梁。
让湾区在“同一首歌”中共鸣共振。广东省粤剧院院长曾小敏携手澳门小歌手王心妤登上舞台,以粤剧+流行唱法交融的新形式唱响《岭南之歌》。该曲目荟萃粤港澳三地艺术精华,由香港知名作曲家张家诚作曲、香港知名填词人刘卓辉作词,粤澳歌手联袂演唱。歌曲以宵夜场景切入,带出一个个岭南味道十足的生活日常,旋律轻松愉快、歌词朗朗上口,成为湾区人缘相亲的生动写照。
曾小敏、王心妤联袂演唱
“狮子山那阙歌,抵挡风雨许多,患难亦能携着手闯过……”由香港特区政府推出的爱国主义歌曲《我们的家》也在现场唱响。来自香港教联会少儿合唱团、香港东区青少年儿童合唱团以及粤港童心合唱团的少年儿童唱出了湾区儿女共同心声。澳门少儿艺术团、澳门培正中学还用普通话演唱歌曲《和光逐梦》,以朝气蓬勃的旋律勾勒出湾区“同心圆”。广东21地市和港澳孩子们同台,与人形机器人共舞,呈现湾区少年的活力四射。
港澳少年儿童先后登台
今年,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的十五运会即将开幕。羽毛球世界冠军鲍春来、赖美云联手广州市海珠区少年宫小海燕合唱团献唱十五运主题原创童谣《荣耀时光》,喜迎十五运的浓郁氛围和澎湃激情振奋人心。
共话乡土情怀
广袤乡村是艺术创作的富矿。据了解,岭南童谣征集传唱活动注重从乡土情怀中汲取养分,引导创作者以童谣的“小切口”做好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加力实施的“大文章”。
广东省粤剧院院长曾小敏表示,童谣具有连接乡村文化的功能,对于赋能乡村振兴有重要意义,能促进青少年美育浸润和文化认同。科普作家、“十大科普自媒体”博主河森堡也表示,歌谣可以让孩子们记住家乡的风物,理解文化根脉,甚至影响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具有独特的时代意义。
“要以童谣为载体,用童真视角捕捉乡村蝶变、城镇提质的鲜活细节,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成效在稚嫩歌声中可感可知。”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黄国营从2019年参加岭南童谣大赛,6年间共有7个作品获奖,两度获得特等奖。其中一件特等奖作品,就是2023年作词的乡村振兴主题歌曲《牵手出发》。黄国营向《南方农村报》记者表示,自己在带中山孩子深入西南腹地山村,走访贵州六盘水的过程中获得了灵感。两地少年“乡村有百花”“城市有大厦”的对话被他原汁原味地用进歌曲里,成为全曲“点睛之笔”。黄国营还表示,他曾用乡土气息浓郁的非遗咸水歌进行普通话改编,创作《中国碗 中国粮》《装泥鱼》等童谣,同样获得了许多好评。
黄国营在展演中作主题分享。
“创作更多反映时代、贴近生活的童谣,最重要的还是得学会蹲下来看孩子的世界,从妈妈的唠叨、孩子间对话里寻找创作灵感,要以孩子的视角,用孩子的语言来表达时代故事。”黄国营这样说道。
采写:南方农村报见习记者 翟宇钊
来源:南方农村报东方汇赢
胜亿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